|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疫情之下的全球数据新闻实践”讲座回顾
日期: 2020年10月24日 14:4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本网讯:20201023日晚18时,由暨南大学黄雅兰副教授主讲的以疫情之下的全球数据新闻实践为主题的讲座活动,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准时开始。

 

 

本次讲座嘉宾有传播与传媒学院倪列怀副院长、林绍忠副院长,新闻学专业负责人骆莉副教授、新闻系专任教师李亚男教授、新闻系执行主任占自华老师以及传播与传媒学院各系老师,本次讲座由占自华老师主持。

主讲人黄雅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融合新闻理论与实务、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传播思想史等。

 

 

本次讲座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数据新闻简史、数据新闻的形态与特征、疫情中的数据新闻、未来数据新闻的形态展望。

首先在新闻简史方面,黄雅兰老师提到英国《卫报》、《纽约时报》是最早开展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两家媒体,两家媒体以建立数据博客网站与互动新闻技术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原始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去揭露某些新闻事实。而现在国内主要的数据新闻生产机构主要有财新网与澎湃新闻两家媒体,还介绍了全球数据新闻奖与列举了许多数据新闻报道的网站供感兴趣的同学去查询与了解。而后在数据新闻的概念与特征板块方面,黄雅兰老师对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广义数据新闻的特征都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本次讲座重点主要在于疫情之下的新闻报道板块,黄雅兰老师提到最早制作的疫情地图是用于探究伦敦霍乱的成因,而今年作为报道题材疫情地图也引起了受众广泛的关注,它的优点在于交互地图或折线图的方式可以使病例的地理分布一目了然。但有些疫情地图也还存在区间设置不合理、形式过于夸张的缺点,而且地理单元与呈现形式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疫情地图产生的效果。

以纪念新冠逝者为题材的交互式新闻可以突出每个因疫情而逝世的个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财新网以花的意象和《纽约时报》以神似墓碑的意象的作品案例,它们的共通点在于以交互的方式突出强调个体逝者的年龄、职业等身份特征,突出强调每个个体,而与之形成比较的是《澎湃新闻·美数课》为悼念疫情死亡人数超百万而刊发的作品《百万逝者:新冠何以成为全球悲剧》,其中突出强调了整体性和趋势变化。

在介绍以疫情相关知识科普为素材的数据新闻报道时,老师通过自媒体平台的视频举例说明数据新闻可以通过动画等方式对疾病、防治措施等进行解释,能对公众进行更有力的劝服。以患者画像为题材的可以呈现患者的身份构成,从而揭示社会深层的不平等,以媒体画像为素材,可以对媒体报道进行梳理,从而展示媒体报道的倾向、侧重点。而谈到中西方的异同点时,,黄雅兰老师认为中西方在数据新闻终端上的选择、可视化偏好和数据使用的规范度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在重视数据库建设、数据挖掘程度上有共通点,并详细解释了异同点产生的原因。在讲座的最后,黄雅兰老师认为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态也会更加多样、交互性更强。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表现得也十分踊跃,通过思考后提出许多问题向黄老师请教以期能更加了解数据新闻这一领域。即便时在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并未消退,数位同学主动与老师联系,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能获取本次讲座的课件在之后继续学习本次讲座内容。
占自华老师在点评此次讲座时表示,非常感谢黄雅兰老师的到来,给传播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上的饕餮盛宴。她坦言道,她在学术上的许多灵感都是来自于黄老师。因为她在暨大访学时,常常跑去听她的课。看到老师跟同学们听完讲座所流露出的兴奋表情,她感受到数据新闻在未来的发展必是大有可为!同时,她也希望全体师生要培养起数据新闻的意识,掌握制作数据新闻的技术,让自己在新媒体时代具备强大的数据新闻能力!

 

 

学生记者:叶倩柔

指导老师:庄学勋

 

 

上一条:喜讯:传播与传媒院新闻学专业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下一条:我院师生参观“增博”,短视频大赛再掀高潮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