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从1到2,扬帆远航|网络与新媒体系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工作会议
日期: 2023年03月01日 10:1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经过五年多快速、坚实的发展,目前已是省级特色专业、校级一流和特色专业、校级课程思政试点专业建设点。但要真正将其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专业还需要全体网新人继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砥砺前行。2023年2月28日(周二)下午2点30,传播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新学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人文学部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传播与传媒学院院长赵维江、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健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系全体专任教师,大会由网络与新媒体系执行主任张志荣主持。

 

 

网新系新学期工作会议现场

  

总结去年 谋划今年

会议伊始,张志荣主任主持了一个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欢迎黄少华教授加入网新大家庭。接下来,张主任梳理了2022年取得的主要成绩:1、科研项目有新突破。尤其是黄少华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及循证干预研究》获得立项。2、课程建设有新进展。新媒体概论、社会学基础、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写作、网络直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正在逐步展开,并初现成果。3、教学改革有新亮点。陈律言老师撰写的《关于打造传播与传媒学院学生数字化资产的若干意见》引起学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准备进行试点。接着,张主任布置了新学期的主要工作:调整与优化系管理团队、建立与完善系基本制度、推进在研项目与申报新项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2023届毕业设计、改革课程组(群)、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大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等。

 

 张志荣主任总结与布置工作

 

肯定成绩  反思不足

 

接下来,老师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大家在肯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与思考,指出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九个方面:1、专业精准定位与对标建设;2、理论课与实践课间的均衡;3、课程群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落地与推广;4、实施“大学四年持续运营账号”工程,纳入毕业设计范畴,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5、紧盯业界发展,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比例;6、学术交流与业界锻炼;7、课程设置兼顾考研需要,举办考研辅导;8、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与格式规范,举办科技论文写作讲座;9、鼓励学生多阅读专业经典。

 

 

 

 

 

 

 

 

 

 

 

网新系教师交流发言

紧接着,黄少华教授谈了自己的感想,尤其是针对大家关心的专业定位、毕业设计、职称评定、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黄少华教授发言

主管教学的王健副院长结合大家的发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赞成将学生们账号运营纳入毕业设计,但要提前做好规划,形成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到学校教务处进行备案。二是支持课程群探索与改革,但要精心组织,形成方案,并有老师牵头负责。

 

 

王健副院长点评

 

1到2  扬帆远航

赵维江院长做全面总结。首先赵院长简要回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五年多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0到1的转变,目前正迈步在从1到2的跨越征程中。他深情地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他到华商学院工作以来,一手申报与建设,见证与看着长大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管是学生量,还是教师质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当然,我们现在还不够强,正行进在变强的路上,革命尚未成功,还需要老师们继续努力。紧接着,赵院长谈了自己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性质的认识:属于典型的交叉型、边缘型学科,甚至可以说是新闻传播学其他专业的“孵化”基地。最后,赵院长也对老师们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顺应学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紧跟学科前沿,瞄准人才市场,强化创新意识,办出专业特色。二要认清专业属性。实现专业的融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越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交叉、边缘的特性,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知识边界,尤其要加强社会学和传播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文学与艺术三个方面的学养。三要关注产教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既要重视理论、逻辑、方法和思维的讲授,也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现在正在探索的“数字资产”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与探索。四要突破科研瓶颈。有谭天、郭玉锦、黄少华三位大咖的加持,加上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科研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达到新高度。五要大胆教学改革。在教材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群)等方面全面发力,不断创新,真正办出我们的专业特色。


赵维江院长总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坚持信心,大未来一定可期!

 

 

 图文丨李易阳 秦雨馨

                                             

 

上一条:莫道春来早,乘风远济时——广告学系召开新学期会议 下一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Ⅰ传播与传媒学院赴湛江市洽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