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下午,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广州校区励志楼A108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逆天改命or顺势而为——媒介融合下主流媒体的‘第三次创业’破圈之路”为主题,特邀高级记者李敏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众多新闻系师生及传媒爱好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本期讲座由传播与传媒学院新闻系专任教师王琰主持。

讲座由高级记者李敏担任主讲人。李敏拥有暨南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双学士(广播电视新闻及法学)。深耕新闻行业18年,曾在《今日一线》《今日最新闻》等多个知名栏目担任首席记者、制片人,还担任过《珠江新闻》《今日关注》编审总监。是全国两会报道资深记者,专访过多位省部级领导和知名学者,荣获20 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奖项,专业成就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讲座伊始,李敏记者首先回顾了主流媒体的前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民生新闻的兴起。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节目为例,该节目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栏目的先河,标志着民生新闻的正式形成和广泛传播。此后,各地纷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聚焦本地事件,以普通市民为报道主体,成为当时主流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次创业:媒体融合发展。李敏记者强调,是在相关政策背景的推动下形成。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媒体融合概念,次年《关于推动主流媒体和信息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审议通过,这一年也被视为中国媒体融合的元年。从此,主流媒体与信息媒体融合正式开启。推动了新媒体的兴起,使年轻人成为重要的受众群体。李敏记者提出,在此背景下,新闻行业积极求变,逐步树立起面向年轻人的传播理念,在产品的语言表达、叙事逻辑、用户体验上革新,逐步走向年轻化,增强传播力。

随后,李敏记者详细阐述了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五大挑战,包括用户流失与注意力争夺、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技术短板与人才结构失衡、内容权威性遭遇稀释以及体制僵化。这些挑战直击主流媒体痛点,引发在场师生深思。
她表示,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主流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0亿,使用率高达93.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与此同时,电视开机率从70%骤降至不足30%,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开始持续减弱。其次,广告市场同样呈现两极分化——2025年央视春晚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7%,而B站跨年晚会广告收入却增长35%,凸显传统传播模式的市场竞争力衰退。此外,主流媒体还面临互动性差、内容更新慢、传播渠道受限、个性化推荐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用户流失。以及因为信息不对称、官方媒体信任危机、话语权分散,情绪化内容压倒事实,削弱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赖。面对这一局面,李敏记者以“主流媒体会消失吗?”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切入,引发大家对主流媒体命运的深度思考。

在探讨主流媒体转型策略环节,李敏记者指出,当下主流媒体正在积极求变。像微博和抖音账号常用“段子手”风格,比如用“小编体”调侃新闻,B站账号“新华社”推出“声在中国”等音乐视频等,主流媒体不断创新运营风格,贴近年轻受众。同时,她强调“主流媒体转型需遵循“网感化、轻量化、互动性、视觉系、共情力” 原则,凭借权威性优势,正视舆论、监测舆情、找准痛点、融合传播。”
随后,对于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李敏记者表示,“技术赋能”是实现超越时空的触达和交流。媒体智能系统能依据用户行为、立场、兴趣偏好的动态变化,及时捕捉用户即时需求,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迅速推送相关资讯。可以利用AI等新技术增强媒体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媒体互动水平。主流媒体通过借助大模型技术,以人性化对话方式提供信息内容,打破单向传播模式,促进双向交流互动,增强用户参与感。

在对新闻从业者必备核心能力这个问题的探讨上,李敏记者首先提出培养“π型人才”的理念。她指出,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从业者首先须具备新闻专业技能、新媒体技术以及跨界思维。其次,在求职时要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网感、政策敏感和跨界协作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为新闻学子能力的提升指明道路。谈及就业方向,她强调:“就业方向是多元化的,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媒体里,要改变定义成为一个传播的策略师。俗话说:万物皆可传播。”所以,她认为主流媒体里的转型部门、融媒体中心、企业品牌传播、自媒体创业、公务员、教师等都是可选择的就业路径。同时,李敏记者还详细阐述了当前就业所需的技能,软技能包括网感、政策敏感、跨界协作能力;硬技能则涵盖短视频制作、写作与口头表达、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就业所需的能力储备。

在求职策略方面,李敏记者提出“用作品替代简历,用能力代替学历” 的观点。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积累优秀作品,以实际能力展现自身价值,突破学历限制,增强在求职市场的竞争力。
讲座尾声,李敏记者与师生互动交流,耐心解答疑问。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打开洞察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窗口,提供专业指导与启发,对学院学科发展和学生职业规划意义重大。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提前规划,为未来投身传媒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