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探访最新世界文化遗产,触摸西夏千年文化
日期: 2025年07月28日    

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我国申报的“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月16日,广州华商学院数字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西夏陵,了解西夏历史文化和西夏陵传承保护的相关情况,深入感悟中华大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西夏陵坐落在贺兰山脚下,占地58平方公里,视野开阔,峰峦叠嶂的山体与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相互映衬,共同构成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这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历史遗存。西夏陵博物馆门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示牌刚刚建好,此时游人如织,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博物馆和遗址区构成。博物馆展厅规模可观,如同一部立体史书,从经济军事到宗教文化,以完整的展陈体系呈现西夏的发展脉络。走进西夏陵博物馆,宛如踏入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馆内珍贵的文物深深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展厅中央,那方2.6米高的西夏碑静静矗立,碑面线条遒劲如铸铁,密密麻麻的西夏文字虽难辨其意,却透着一股穿透千年的威严。讲解员介绍,碑文记述了当时重修凉州护国寺及感通塔的缘起和经过,以及神灵感应故事,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收录西夏文字最多的西夏碑刻。

转过展柜,人头鸟身的迦陵频伽静静陈列,精致而富有神圣感,据了解,迦陵频伽是西夏王陵的“守护神”,被大量镶嵌在帝王陵墓的屋脊上,既是佛教“极乐引路者”,也象征王权与神灵的沟通。旁边的展柜里各式建筑构件与生活器具,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无一不在无声诉说着西夏人的智慧巧思与烟火日常。

最让人挪不开脚步的,是榆林窟29窟的复原壁画,灵动飘逸的线条在墙面上流转,朱砂、石绿、群青等色彩历经千年依然绚丽夺目,飞天的飘带似要冲破画幅,佛龛的轮廓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视觉冲击扑面而来。

走出博物馆,贺兰山的风裹着戈壁的粗粝扑面而来,在雄伟的贺兰山脚下,一片广袤的戈壁滩上,矗立着一座座黄土夯筑的陵塔。陵塔不是常见的圆形土堆,而是八角形的锥状,在苍茫的贺兰山映衬下,太阳光影打在陵塔上,形成荒凉、雄浑又神秘的美感,西夏文明的神秘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西夏陵以独特的建筑形制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晰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格局的形成,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2级新闻学专升本3班杨帆说,在西夏王陵,那一座座高大的陵台,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西夏王朝的兴衰荣辱,都浓缩在这片土地上,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返程的观光车碾过粗砾砂石,西夏陵墓群的夯土堆渐次融入贺兰山的淡影,仿佛要重新沉入历史的褶皱里。此次西夏陵之旅,学院师生们在贺兰山下的这片土地上,探寻到西夏风物的独特魅力,感悟到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璀璨,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体验与思考。

上一条:课堂搬到瓜田里|我院师生直播助力中卫瓜农卖瓜 下一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宁夏酒旅融合新业态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数字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