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电子白皮书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1.专业定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旨在培养适应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适应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乃至个人创业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的本科专业。属于文学类专业中的新闻传播学科,专业代码为050306T。
在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因应媒介传播业界的新动态而在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教育部首次将本专业列入专业目录中是2012年。迄今为止办学历史仅10年,但发展趋势迅猛、后劲较足、潜力颇大,在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中影响力日渐增强。目前该专业前几批毕业生毕业生已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各类传媒(包括公众传媒、企业媒体、自媒体等)从业人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该专业与传播学科其他专业一样,肩负着培养能为构建反映党、政府、国家和人民价值诉求的话语体系作出贡献的人才的重要责任。
本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7年创办,迄今已有2届毕业生走向社会。目前,该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的广州华商学院新闻传播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和信息科学基本理论,拥有互联网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新媒体内容生产与集成、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能够在媒体机构、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拥有自己在校期间积累的一定“数字资产”,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能够胜任新媒体产品设计、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新媒体经营等工作,达到以下预期目标之一:
目标 1:能胜任新媒体产品的策划、开发与设计等工作,能担任项目经理职务。
目标2:能胜任新媒体产品内容生产工作,包括策划、新媒体写作(含文案、脚本)、摄影摄像、后期剪辑等,能担任策划、导演等职务。
目标3:能承担新媒体运营工作,包括用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数据运营等,能担任运营经理职务。
目标 4:能承担新媒体经营与管理工作,并有带领团队的能力。
目标5:拥有互联网思维,有持续的学习能力,紧跟新媒体前沿技术,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掌握必备的软件。
3.培养规格
(1)学制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7年,成绩合格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学分
本专业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应按规定修满161学分(依据:2022年人才培养方案),方可毕业。
(3)素质要求
A.政治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遵纪守法。
B.道德素质。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C.专业素质。具有清晰的新闻与传播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素质。
D.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
(4)知识要求
A.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B.了解党和国家新闻与传播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C.掌握业界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D.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
E.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F.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
G.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H.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5)能力要求
A.具备与新闻传播学类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
B.具备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C.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D.具备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E.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6)技能要求
A.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采、写、编、发布及新闻摄影、摄像的技能。
B.熟练掌握各类数据采集、分析的技能。
C.掌握按照设计意图创作作品、制作产品的技能。
D.掌握基础设计、图像处理软件应用的技能。
E.熟练掌握音视频作品制作、剪辑的技能。
F.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及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技能。
4. 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专业课除必修课外,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
(2)核心课程
按国家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本专业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
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研究方法、新媒体写作、数字媒体技术、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网络数据分析与应用、新闻数据、互联网与媒介传播理论、网络社会学、新媒体产品设计、移动短视频剪辑、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界面设计等。
(3)实践教学环节
(4)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分为专业实验实训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实践课(含实验、实训)1587学时,84.8学分,在总学时数(2964)、总学分数(161)中的占比分别为53.5%、50.1%。
A.实验实训环节
非线性编辑、数字图片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界面设计、网络直播、互动影视创作、移动短视频剪辑、H5交互融媒体作品创作、新媒体创作实验、数据新闻等。
B.综合实践教学环节
新媒体工作坊、劳动教育、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行业实践、传播与传媒学名著导读、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5.师资队伍
(1)数量
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中共有专任教师18人。
(2)职称
目前本专业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构为:
教授4人;
副教授2人;
讲师(含其他中级职称)10人;
助教2人。
(3)学科背景
本专业教师团队的学科背景如下:
新闻传播学(含广播电视新闻学)9人;
艺术学(戏剧影视、摄影)2人;
工学(现代教育技术)2人;
社会学1人;
民族学1人;
经济管理学1人
心理学1人;
教育学1人。
6.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本校对本专业课堂及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场地(课室、试验场地、宿舍等)、图书、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按照规定予以配备,以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实验室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耗资600余万元的包括新闻主播、视频创作及后期制作编辑、录音配音、摄影摄像、网络直播10处实验场地、近20个实验室构成的大传播实验平台(第一期),配置了编辑机、录音配音、摄影摄像、无人机航拍、直播间等相关设备及各类教学、实验软件,可满足本专业目前教学和实践的基本需求。该实验平台第二期建设规划已经开始论证,后续学校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场地,进一步增加适应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
(3)实习基地
目前,本专业所属的传播与传媒学院,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增城区、高州市融媒体中心等12家传媒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与广州量子制片厂、广东能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企业项目开发与制作、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实践等多个维度合作探索。
7.其他信息
2021年起,本专业根据近年传媒业界近年的发展趋势,增设了传播大数据应用、短视频创作与制作两个新的专业方向,力求在培养更为适应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行业发展的新需求的新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方面进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