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暨南大学林爱珺教授莅临我校讲述人工智能与算法伦理
日期: 2021年12月25日 14:4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本网讯:如今,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关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问题,新的发展态势出现在科学和哲学的结合处,引发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元宇宙成为今年学术业界的热门话题,为此,1221日,传播与传媒学院邀请到了暨南大学主要从事于传媒法与新闻伦理的林爱珺教授讲座分享。本次讲座于下午3点在励志楼b304教室正式开展。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传播与传媒学院林绍忠院长、新闻学系主任占自华老师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张志荣老师、龚险峰博士以及传播与传媒学院教师代表。

 

(嘉宾合影)

 

(林爱珺教授进行讲座分享)

林爱珺教授以阿尔法机器狗战胜柯洁的事例引入,深入讲述了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以《机器管家》这部电影的内容为例,讲述了大数据、云技术、智能算法对信息时代的改造和重塑,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数字化生存,也必将重构人、技术、媒介世界的关系。林教授还播放了《机智过人》的两个节目片段,提出了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很强,但是与人相比,机器人在情感与智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与人共同协作。这让人再次关注到科技伦理的相关问题,未来科技发展依旧离不开人的考量。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深度显著增加,速度也不断飞跃,人工智能联合5g,甚至6g。大数据渗透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会不断地被扩展。

(同学进行提问交流)

元宇宙的概念更多源于是开发多人游戏。2020年作为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疫情时期把人工智能应用在一个应急响应体系建构上,包括溯源病情的监测和传播的防控。疫情是虚拟社会的一个临界点,加速了社会的虚拟化,而算法能够穿透物理世界、生理世界和心理世界,成为连接信息与用户需求,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连接者。

林爱珺教授最后总结出,人工智能一定要有技术的伦理,插上技术的翅膀,同时也要规范本身它的法律底线,确保它的合理性。

学生记者:王宛婷

摄影:朱朵云、林良德

排版发布:温丹平

指导老师:邵泽宇

 

上一条:暨南大学史小军教授莅临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讲座回顾|从本土案例理解中国粉丝文化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