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我们到底追求怎样的人生价值——“星空”读书会之《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日期: 2022年12月22日 17: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本网讯:12月12日晚19时,传播与传媒学院第十四期“星空”读书会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次读书会在王洁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参与本期“星空”读书会的师生共计40人,由新闻系专任教师龚丽老师领读,领读著作为《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传播与传媒学院占自华老师、庄学勋老师。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由英国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所撰写,是20世纪工人阶级研究和民族志研究的奠基之作,书中深刻解析了阶级流动的困境。作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持续跟踪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白人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的孩子为什么还是工人”。

 

(与会成员截图)

龚丽老师首先对作者的经历及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介绍和分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家伙们”是保罗·威利斯对工人阶级子弟的称呼,“家伙们”通过组织非正式群体、打盹、哄骗和逃学、找乐子、无聊与找刺激等方式反抗权威、抵抗权威所提供的价值观,他们用一种对立的方式来解读传统的校园价值观,并且逐渐形成反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工人阶级父辈车间文化的镜像,也使得“家伙们”无法实现阶级的突破。“家伙们”质疑教育和文凭的价值,认定自己面对的所有工作都是类似且无意义的,诸如此类充满局限的“洞察”产生了一个充满讽刺的结果,“恰好是他们自主性的一部分为自己盖上了宿命的封印”,让他们自愿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中的从属地位,完成工人阶级再生产。

在分享环节中,龚丽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为何寒门难出贵子”、“知识能否能改变命运”、“什么是男性气概”、“读书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五个问题的概况)

庄学勋老师坦言自己对该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本书,他回想起了在选读传播学时思考的问题“烟为什么是抽给别人看的”。他认为自己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明显的答案。同学们在庄学勋老师发言完后,纷纷各抒己见。

在针对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方面,会议的讨论尤为激烈,一方认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另一方则持相反观点。占自华老师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知识能否改变命运,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占自华老师以培根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当每个人都选择去读书时,改变命运便成为了其次,主要意义在于获取的知识肯定能够给自己带来力量。人的一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无论人生顺不顺利,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道坎。而看的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都无不在滋养着每一个人。这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读书的行为其实是获取力量的源泉所在。

随后不支持的同学提出中庸之道,认为读书确实能带给人不一样的生活和体验,但并不能完全决定命运。支持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在李语嫣同学看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她引用萧伯纳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将萧伯纳的话跟自己的观点相联系,她认为通过读书来改变和不改变人生都是一种选择权。在她看来,高考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否能真正改变个人命运,还得看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李语嫣同学在进行发言)

读书会的最后,龚丽老师对“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对于龚丽老师而言,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自身的解放,这是不管接受了多少教育或者获得了多少文凭,都仍然需要追求的目标,“体验人生”或许才是经历人生的关键。龚丽老师在读书会即将结束时分享了保罗·威利斯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你对教育、教育机构和教育实践有何体验”、“你的实际经历是什么”、“根据这种对生活体验的强调,我在学校的经历是什么”。以此来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感受这本书的内涵与道理。

 

 

(龚丽老师留给同学的三个问题)

 

 

学生记者:周泽滨

指导老师:龚丽 邵泽宇

上一条: 网络与新媒体系召开2023届毕设开题答辩会 下一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华商教育集团与传播与传媒学院考察量子制片厂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