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首页 >> 首页 正文 >> 正文



我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日期: 2025年03月31日    

为紧跟数智时代变迁潮流,响应学校关于OB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号召,深化教师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认识,提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办学质量,抓好专业内涵建设,做好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3月30下午3时,网络与新媒体系在腾讯会议召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阵容强大,学界学者和业界专家共同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爱珺,广州华商学院教授金慧,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游鸽,中清数据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蒲源等校内外专家出席本次论证会。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张志荣副教授主持会议。

张志荣主任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做了简要说明。张主任指出,华商网新八年来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张主任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领导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五位校内外专家分别就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该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结果可衡量,既有传统的人文社科内容,又融入了前沿技术和社会关切的内容。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五位专家给出诚恳的建议和意见。匡文波教授指出,课程设置前后逻辑关系不够清晰,有些课程名称不够具体,应加入网络法规等方面的课程。林爱珺教授指出,该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学校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上增加文史哲、技术伦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本原理等课程,课程名称上应凸显特色及体现培养目标。金慧教授认为,培养目标上需强调“跨学科”、国际化视野等,突出数据安全、伦理意识等观念,新媒体运营方向和传媒大数据方向应适当增加相关课程,注意不同方向学时的平衡度,增加前沿课程的学时比重。游鸽博士认为培养目标表述应更加具体,注重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数据思维;传媒大数据方向课程设置不够细致,应形成技术闭环。蒲总认为培养目标应结合当下用人单位需求,增加“人工智能+新闻传播学和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等课程,增加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课程,在传媒大数据方向选修课设置及个别课程名称上,进行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爱珺


最后,张志荣主任总结了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再次诚挚的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的背景十分特殊,专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智技术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学校面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严峻挑战。此外,随着华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功获批“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建设更注重内涵,全面进入2.0阶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面临环境、技术等方面多重挑战,我们认为,教师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专业技能的与时俱进,是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最大法宝,甚至能够将挑战转换为机遇。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规划个人专业能力的行动指南,通过今天的论证会,我们认识到了不足和差距,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会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拿出一份质量上乘的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华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献礼二十周年校庆!

上一条: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活动-声动琼花:《三家巷》里的青春觉醒 下一条:我院顺利承办“2025广告饕餮盛宴——纽约国际广告节品牌微电影展映”

关闭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38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