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22级动画(专升本)班17名师生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分镜头脚本》校企联合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校台深度合作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技术研习与行业专家指导,生动展现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虚拟制作实验室,学生们系统学习了4K超高清制播全流程。虚拟制作团队负责人吴梓刚总监以"技术赋能创意"为主题,结合《分镜头脚本》课程大纲,解析虚拟制片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逻辑。"校企联合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的零时差对接。"吴总监在技术解析环节强调。

课程实践首站聚焦户外转播系统认知。通过虚拟制作团队副总监徐学明的现场演示,学生完整观摩了体育赛事直播中多机位动态追踪、实时动画包装等核心技术环节。"电视转播系统堪称移动的智能创作中枢,每个技术节点都对应着分镜头设计的底层逻辑。"学生李刘嘉维在课程实践报告中写道。这种将课堂理论具象化为生产流程的教学方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体系。
在新闻演播厅实践模块,导播团队现场拆解了新闻包装中的动画技术应用。"现代新闻制作中,70%的视觉呈现需要动画技术支持,这正是校企联合课程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导播组长在演示实时字幕合成技术时指出。学生通过提词器操作、绿幕抠像等实战训练,直观体会到课程中"镜头语言与技术实现"章节的教学深意。



后期制作中心的专项研习环节,剪辑团队以热播栏目为例,展示了三维特效合成与实拍素材的整合技巧。面对非线性编辑系统,学生们结合课程中的"动态分镜设计"知识展开技术验证。"动画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这正是校企合作要传递的行业认知。"资深剪辑师的总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虚拟制作技术研讨会上,刘凯副总监通过无穿戴式交互系统的演示,揭示了AI技术对动画创作的革新意义:"从传统手绘到智能生成,校企联合课程要培养的是掌握技术语法的创意人才。"AIGC负责人赵凤杰则通过ComfyUI工具实操,印证了课程中"技术工具与创作思维"的教学设计:"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要教会学生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取代。"

"这种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了课堂与片场的无缝对接。"传播与传媒学院负责人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课程特别设置的行业趋势研讨环节显示,动画技术已渗透传媒产业的83%岗位,校企联合开发的《分镜头脚本》课程,其教学案例100%源自真实项目,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参与虚拟演播室实操的李文鹏同学表示:"课程实践让我重新理解分镜头设计——它不仅是艺术构图,更是包含技术可行性的系统工程思维。未来创作中将着重强化技术预判能力。"这种认知转变印证了校企联合课程"技术筑基,创意致远"的教学目标。

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校-媒体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的重要实践,本次教学活动开创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新模式。通过将电视台真实项目导入《分镜头脚本》课程,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更构建起"技术素养与创作思维"双轨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