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OBE)教育理念,推动学科专业融合创新发展。2025年4月26日,传播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题研讨会在广东惠州隆重举行。学院领导班子、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建言献策。

一、高屋建瓴,明确方向
传播与传媒学院院长张晋升教授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此次研讨会聚焦OBE理念与“二协同五融合”的政策内涵,旨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王健副院长详细介绍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背景、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强调要以OBE理念为指导,反向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同时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聚焦专业,谋定培才
在专题研讨环节,各专业分别围绕OBE理念下的培养目标设定、毕业要求达成路径、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创新,以及学科融合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网络与新媒体学系系张志荣以学校文件为依据,突出OBE理念与“二协同五融合”,遵循立德树人、循序渐进等修订原则,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汇报。在培养目标上,加大AI赋能,强化新产品设计制作;将AI元素融入必修课,将综合实践整合为综合实训与集中实践,综合实训含规定动作及多门实践课程,集中实践注重带学生赴特色地区、港澳及深圳等地开展实践并参观企业;课程体系严格遵循国标,设新媒体运营、传媒大数据、网络视频三个方向并明确第二课堂学分。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合理性上大一增加实践课程与行业认知内容,完善课程逻辑并打造网络社会学课程板块;规范性上严格遵循国标,邀请高校及企业专家论证并规范文本撰写;前沿性上融入AI理论,提升学生AI素养与技能并在各课程中融入前沿知识,以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具备综合能力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动画专业负责人戴金玲副教授围绕动漫艺术教育现状,结合行业需求与发展趋势,提出将加强人文素养与技术结合的相关课程补充,如针对美学、文学、通识教育不足及剧本创作能力缺失等问题设置相应课程,同时明确核心课程与国标一致并突出特色,探讨学分设置及第二课堂安排,还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相关产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以培养具备扎实剧本创作与审美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

新闻学系系主任潘晓慧教授结合当下新闻行业发展需求及自身现存问题,以培养应用型全媒体人才为目标,提出从课程调整、协同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规划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规划。在课程调整上,微调课程比例,删减部分理论课,变更课程名称增强实践性,合并课程以增选修课学分,并新增大数据算法伦理等实用课程和国际新闻板块课程;在协同融合方面,推进“二协同五融合”,挖掘内生力加大课程技术比例、开展师资培训,借助外生力开展校企、校媒、校地合作实现课程共建与项目制教学;在实践教学上,新增小学期工作坊如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社交媒体实战训练营等,设置短视频创作与创业等项目制课程并与业界合作,实现教学、实践与就业衔接;在课程模块规划上,将课程重新划分为史论、新闻采写等多个模块并明确构成,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新增多个工作坊丰富内容,后续将合理规划学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适应全媒体数字化、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且能服务基层的应用型全媒体人才。

广告系学系系何鹄志以落实院校OBE理念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市场需求等多重要素,提出围绕智能营销传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采用模块化设计,遵循成果导向、实践驱动等原则。在专业方向上,从传统广告转向智能营销传播,侧重培养学生数据能力、综合广告素养及AI营销技能。课程方面,删减部分课程,调整部分课程内容,新增课程应对AI挑战,设置咨询课程模块解决两校区办学学生前期动力不足问题,规划将专业课程全部AI化并建设华商网络AI教学平台,已与部分企业合作开发5门课程且后续持续推进。在产教融合与实践上,与部分企业合作开展AI平台培训、优化课程实践结合,教师编写AI课程实现教学数据后台共享,计划推出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课程,设置专业考察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前往广州等广告产业发达地区参观广告公司与数据营销公司,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具备综合能力的智能营销传播专业人才。

口语传播学系符进叶教授结合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从课程调整、课程安排、小学期设置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课程调整上,删减20门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的选修课,新增表演基础、非节目主持等10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并对部分课程拆分、合并以增强实用性;课程安排方面,设置新媒体、专业基本功等课程模块,确定7门核心课程,新增解说实务等拓展能力课程对应特定岗位;小学期设置上,大学四年共设4个小学期,分别开展语言基本功展示等项目制教学活动,要求产出作品并调整专业课学时;产教融合层面,介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对应课程设置,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解说实务等课程教学,计划建立电商直播基地等实训基地,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具备综合能力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

三、深入研讨,碰撞思维
在专家自由点评环节,各位专家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剖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思路。
在总体理念与要求方面,专家着重强调人才培养方案需深度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学校“二协同五融合”文件精神。此外,还特别指出要加强与学院实践基地、企党政机关的合作,为人才培养构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关于第二课堂学分规划,专家指出新闻系、广告系、网新系在方案中对第二课堂学分使用的规划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建议:在阅读考核上,可将学生借书情况与经典导读学分结合,通过图书馆数字化记录和年度考核截图计算学分;针对证书与比赛,按学院统一标准给予不同分值学分,突出获奖的更高价值;还提出学生在媒体发表高点击量作品可置换毕业设计学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作用;



在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领域,专家围绕互联网营销师考点建设、直播课程规划等提出发展方向。一方面争取将学院设为广东省互联网营销师考点,统一规划培训课程,打造特色创新课程;另一方面,规范直播课程名称,结合AI技术推动数字主播与真人主播融合,并强调各专业应突出直播课程特色。同时,要求各系完善教研系统,出版教材、建设基地、打造骨干课程,开设AI基础等基础课并与专业教学融合。此外,建议新增无人机航拍等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对新闻采写等课程进行AI化改进,调整短视频创作等课程的内容侧重点;教学管理与资源整合方面,专家提议在全院试点教学管理平台公益管理,实现课程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管理;鼓励广泛收集学生作品、专业报告、新闻案例等,丰富教学案例库,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其他专家也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火花不断。




四、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经过一上午紧张而充实的研讨,会议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在OBE理念的指引下,各专业将明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对接社会需求;在融合创新上,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传媒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会议尾声,院长张晋升教授总结发言,充分肯定研讨会成果,强调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是系统工程,需全体教职工协同发力。他要求各专业以会议为契机,梳理成果,加快修订方案,落实OBE理念与融合创新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院发展与社会服务。
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题研讨会为传播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明确方向,奠定深化教改与提升质量的基础。未来学院将秉持开放姿态与创新思维,探索新模式,致力于培育契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传媒人才。
